昭源字體一直能以思源字體的最新版本為基礎製作及維護,使之能獲得思源字體的最新功能和修正。但由於我無法掌握製作方更新字體的規劃、動向和推出時間,所以當上游字體有重大調整時,有時就不得不對構建昭源字體的工具組作相應修改。本頁會簡略介紹我曾經以「昭源」為名發表的黑體字型及其創作背景。
昭源甄黑體 (CYanHeiHK)
思源黑體初版 (v1.000) 在 2014 年 7 月發表,當時的繁體中文版是根據台灣教育部「國字標準字體」(簡稱台標)所制定的筆形製作(第一版字體名稱是
TWHK,v1.001 才更名為 TW)。雖然製作方答應增設符合香港需要的「港標版」字型,但由於遇上港方正在着手修訂《香港增補字符集》及參考字形,製作單位於是決定等待新版《香港增補字符集》完成後才開始製作。所以在當時此一「思源黑體香港版」要到何時面世仍屬未知之數。
而且,一如創作背景所述,我個人屬意的是日常慣見的商業字體字樣(因為商業字體一般會在官方標準和審美間取得平衡),因此在「思源黑體香港版」出現之前,我就以「思源黑體 1.0 台灣版」為基礎修改成昭源甄黑體 (CYanHeiHK),並於 2016 年發表。
昭源甄黑體的特性如下:
- 基於思源黑體 v1.00x 台灣版改造
- 字體家族名稱為 CYanHeiHK
- 只提供三款字重,分別是 Light, Regular 和 Bold
- 網頁字型版本收約 8,010 字元,每款字重佔 1.3MB 至 1.6MB
昭源甄黑體是我改造思源黑體的首個嘗試。由於缺乏經驗,成品有很多不足,加上只有三個字重,大大限制了其使用場合。隨着之後的「昭源黑體」面世,我便將「昭源甄黑體」設為「庫存」模式,提醒大家轉用新版本。但由於此後仍然見到有不少新寫的「昭源甄黑體」介紹文章,我最後決定將這個專案的 Github 倉庫隱藏起來。
昭源黑體 (Chiron Sans HK)
2016 年,香港政府終於釋出《香港增補字符集》的更新文件,並在翌年(2017 年)5 月發表《香港電腦漢字參考字形》,據此製作的「思源黑體香港版」亦終於在 2018 年 11 月隨着思源黑體 v2.000
面世。我也開始着手研究以這個版本為基礎,製作一套地區中立、兼顧坊間慣用字形的黑體字。這款字體就是昭源黑體 (Chiron Sans HK)。
由於這次的製作底版是「思源黑體香港版」,之前「昭源甄黑體」以台灣版為底版所做好的對映資訊必須全部捨棄。又由於這次的製作目標是完整支援思源的七字重,前一版的重繪字圖也不能重用。
這款「昭源黑體」最終在 2019 年 1 月推出,特性如下:
- 基於思源黑體 v2.00x 香港版改造
- 字體家族名稱為 Chiron Sans HK
- 提供和思源黑體相同的七款字重
- 網頁字型總收字量超過 2 萬,由於採用 Unicode-range subsetting 技術,字碼字形會在網頁有使用時才會下載,可以大幅增加收字量之餘,不會造成客戶端裝置流量太大負擔
昭源黑體 Pro (Chiron Sans HK Pro)
「昭源黑體」原來的構想是將當中的英數字元改為 Noto Sans 字型。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我覺得思源黑體原來的英數字元偏大、用 Source Sans 又嫌太小,而且我比較喜歡 Noto Sans 使用 single-storey 版 g
字樣設計。可惜試驗失敗,一個月後昭源黑體回復到本來思源黑體的字樣。
之後經過一輪嘗試,終於達成了「將源黑體嵌入原來的 Source Sans,但將原字體放大並將 g
字人手替換為 single-storey 版本」的方案。但因為試驗成功時「昭源黑體」已經發佈了兩年,貿然沿用相同的字體名稱發表內裏全套英數字元迥異的更新版,恐怕會出現問題。因此決定將這個新版另名推出,稱為昭源黑體 Pro (Chiron Sans HK Pro)
。我在原來的昭源黑體網頁是作如此説明:
昭源黑體 Pro 的 LGC 字形來自 Source Sans 3。雖然跟昭源黑體(亦即原來思源黑體)的 Source Sans Pro 同出一系,但昭源黑體 Pro 對 Source Sans 3 使用了不同的縮放比率,其字元間距等參數跟昭源或思源黑體並不相同。一篇用「思源黑體」排版、中英夾雜的文章,改為「昭源黑體」,出現版面異動的機會頗低。但假如一篇中英夾雜的文章使用思源或昭源黑體排版,改成「昭源黑體 Pro」後,無論是字符間距還是行數出現改變的機會非常大。若直接將 Pro 的功能放到昭源黑體,使用者更新字體後,便有機會出現版面改變、整個頁面佈置跟之前大相逕庭,而須重新調整的情況。
另一方面,昭源黑體經過多年發展,現時可以説是已踏入「穩定期」。相對而言,昭源黑體 Pro 算是一個新嘗試,發展如何暫難預料。所以,分成兩個版本也是為自己留一條後路,防止出現早期昭源黑體曾經嘗試嵌入 Noto Sans 字體、但後來發現並不可行而在其後版本還原的情況。
「昭源黑體 Pro」在 2020 年 12 月發表,特性如下:
- 以昭源黑體為基礎
- 英數字元改為嵌入全套 Source Sans 3
- 增加斜體樣式版本
「昭源黑體 Pro」可以説是達成了我對「昭源黑體」的最初構想。此後「昭源黑體」與「昭源黑體 Pro」並行更新,兩款字體的最後更新日期是 2022 年 1 月。
昭源黑體 (Chiron Hei HK)
到了 2021 年 10 月,包含香港版本的思源宋體 v2.000 版正式發行,我也以此為基礎,開展了昭源宋體的製作工作。
之前提到,「昭源黑體 Pro」所做的其實是我對「昭源黑體」的最初構想。有了昭源黑體 Pro 的製作經驗,我一開始就將這個做法融入昭源宋體,把英數等 LGC 字元改為嵌入調整縮放率後的 Source Serif 4。所以,昭源宋體實際所對應的黑體版本是昭源黑體 Chiron Sans HK 的「Pro 版」。我不打算像思源黑體般又將宋體分為「Pro」和「非 Pro」版,是因為有了 Pro 版後我根本就不會再用「非 Pro」的版本。
但在同一家族的字體來説,這種做法就產生了使用體驗上的混亂,因為:
- 明明同樣是「昭源」家族,「昭源宋體」居然是跟「昭源黑體 Pro」而非「昭源黑體」相對應,「昭源黑體」卻沒有與「昭源宋體」同等的字形配置。
- 「昭源黑體 Pro」沒有像「昭源宋體」般提供 TTF 格式。
- 「昭源黑體」和「昭源黑體 Pro」都沒有像「昭源宋體」般提供將字元稍為縮小的 “Text” 版本。
當然,理論上我是可以將昭源黑體 Pro 加入 “Text” 版本、TTF 格式,但這不能解決第一個命名上的問題,二來又會牽涉背後的技術問題。考慮種種因素後,我最後決定:
將「昭源黑體 Pro」的字形、修改參數等資料盡量移植到「昭源宋體」工具鏈。中文名稱仍然沿用「昭源黑體」,但由於英數字元跟原有 Chiron Sans HK 不同,整個發行配置也有差異(TTF 格式、Text 子家族等等),字體選單名稱將改為 Chiron Hei HK。正式版本號則由 v2.500 開始。如此也可與 Chiron Sung HK 一名對應得更加貼切。
新版「昭源黑體 / Chiron Hei HK」比原版「昭源黑體 Pro / Chiron Sans HK Pro」同異之處如下:
- 相同的支援字碼、重新映射、重繪字圖
- 新增 TTF 版的固定字重和可變式字型檔
- 新增 Text 版本
- 移除原來 Pro 版加入的 OpenType stylistic sets
至於原版「昭源黑體 Chiron Sans HK」則不會再有相對應的版本,後續更新也只會在新版的昭源黑體 Chiron Hei HK 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