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源宋體是從 Adobe 和 Google
共同開發的思源宋體香港版 (Source Han Serif - Traditional Chinese, Hong Kong)
修改而成,而昭源黑體的上游字體則是思源黑體香港版 (Source Han Sans - Traditional Chinese, Hong Kong)。昭源環方體則是以昭源黑體的基礎修改而成,所選字形跟昭源黑體相同。
思源字體香港版是以中文界面諮詢委員會(中諮會)在 2016
年公佈的《香港電腦漢字參考字形》為字形依據。該文件的總體原則是宋體(印刷體)與楷體(手寫體)字形規律一致並以楷書寫法為準。此一原則的好處是減低印刷體和手寫體在構形上的過大差異,但卻導致一來其所擬定的某些字樣面貌以印刷字而言在香港以至其他繁體中文地區並不常見,二來某些字的筆形或結構對一般人來説可能會顯得奇怪,使用者或會因為字形陌生、需時適應而影響閲讀節奏。
由於思源黑/宋體所選定的字形標準未能完全滿足我的個人需求,於是我以兩款字體的香港版本為基礎,檢視選定範圍內的字樣,斟酌一字用於印刷時的顯示效果進行修改。字形會參考大眾日常生活所見的「事實標準」作出調整,目標是製作成一套地區中立(不完全依循台灣或香港標準寫法)、平衡標準字形和印刷體慣用筆形的現代筆形風格黑體和宋體字型。
昭源黑體和宋體本來是為我個人使用而做,但有見現時繁體中文開源社羣中這類字體採用現代筆形者少之又少,遂決定將昭源字體公開發表,希望能為和我有相同需要的人提供一個相宜之選。
關於現代筆形
「現代筆形」這一稱呼是用來對照傳統照排印刷時期的「傳統筆形」而言的。在「現代筆形」字體之前,手寫字體和印刷字體好些部件在筆形以至字形上會有較大差異。隨着中文電腦排版技術的發展,繁體中文開始出現了筆形和字形貼近手寫體的「現代筆形」字體。在九十年代,以香港作為中文字體研發基地的蒙納 (Monotype) 公司所推出正文字體都轉為採用現代筆形,而台灣華康科技的「儷」字系列字體也是如此。現代筆形的宋、黑字體在九十年代逐漸普及,報紙、雜誌、漫畫等印刷品中大量使用。
以下圖樣取自九十年代同一本書(靳埭強:《香港設計叢書②廣吿設計》,再版易名為《平面設計家叢書②廣吿設計》)兩個版本的內頁正文。左邊 1990 年版的黑體採用傳統筆形,右邊 1999 年版則是用了現代筆形字體(蒙納中黑)。大家可以藉此比照二者字形上的差別。
昭源字體所參考的「事實標準」,正是指此一時期筆形或字形設計。在這裏比較一下同一段文字用昭源黑體排版時的效果:左邊是 1999 年版原書,右邊是昭源黑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