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昭源字體線上測試

30

預設配置

自訂變化

400
0

昭源宋體 (Chiron Sung HK) 和昭源黑體 (Chiron Hei HK) 是為繁體中文使用者而設、採用現代筆形風格、平衡標準字形和印刷體慣用筆形以適合作熒幕顯示和印刷用途的免費中文字體。

使用者可於此測試區輸入文字,並利用工具欄的選項,預覽兩款昭源字體在不同參數下的顯示效果。


注意:
- 網頁字型收字比桌面用的 OTF/TTF 版少,不反映桌面版的收字量。
- 輸入文字後,瀏覽器或須下載相應字碼的網頁字型子集,這會導致額外的數據用量。

香港增補字符集補編字元測試:𭉝 (U+2D25D),𫬷 (U+2BB37),𢫏 (U+22ACF)
香港增補字符集字元:嘅咗啲㗎嗰𤷪𤺧𠺝𦟌𨋢𠱁𩜠𡃁
澳門街名用字:𣒍
粵語網站字頭:𢆶𢇛𠦒𡖊𢦔𡊄𢻻𣧑𥎊𦉆𦕈𦘴𦙫𦚟𦜐𦜓𤨏𢸄𣡌𣽉𤒦𤴡𤶀𥼝𩵒
台、客語字元:𠞩𠯗𢼌𣁳𣮈𦊓𦜆𧉟𩛩𩸙𩸶𪜶𰣻𰹬𢳪𤞚𥯟𩜰𫟧𫠛𫣆
Source Serif 4 特有字元示例:ĄĆĈṂćẓ₽ўᵘ

動機

昭源宋體是從 Adobe 和 Google 共同開發的思源宋體香港版 (Source Han Serif - Traditional Chinese, Hong Kong) 修改而成,而昭源黑體的上游字體則是思源黑體香港版 (Source Han Sans - Traditional Chinese, Hong Kong)。昭源環方體則是以昭源黑體的基礎修改而成,所選字形跟昭源黑體相同。

思源字體香港版的字形設計依據為中文界面諮詢委員會(中諮會)於 2016 年公布的《香港電腦漢字參考字形》。該文件的總體原則是宋體(印刷體)與楷體(手寫體)字形規律一致,並以楷書寫法為準。此舉雖有助減少印刷體與手寫體之間的差異,但亦帶來兩個問題:(一)部分字形對於香港乃至其他繁體中文使用地區而言不甚常見;(二)某些筆形與結構可能令人感到陌生,從而影響閱讀節奏。

由於思源黑體和宋體所採用的字形標準未能完全滿足個人需要,我於是決定以這兩款字體的香港版本為基礎,檢視並修改選定範圍內的字形,參考大眾日常生活所見的「事實標準」作出調整,目標是製作成一套地區中立(不完全依循台灣或香港標準寫法)、平衡標準字形和印刷體慣用筆形的現代筆形風格黑體和宋體字型。

昭源黑體和宋體本來是為個人使用而製作,但有見目前繁體中文開源字體採用現代筆形者少之又少,遂決定將昭源字體公開發表,希望能為和我有相同需要的人提供一個相宜之選。

關於現代筆形

「現代筆形」一詞是相對於傳統照排印刷時期的「傳統筆形」而言。在「現代筆形」字體出現以前,手寫體與印刷體在部件筆形與字形上往往存在顯著差異。隨着中文電腦排版技術的發展,繁體中文開始出現一批筆形、字形更貼近手寫風格的「現代筆形」字體。在九十年代,以香港作為中文字體研發基地的蒙納 (Monotype) 公司所推出正文字體都轉為採用現代筆形,而台灣華康科技的「儷」字系列字體也是如此。現代筆形的宋、黑字體在九十年代逐漸普及,廣泛應用於報紙、雜誌、漫畫等印刷品中。

下方圖例節錄自同一本書的兩個版本內頁(靳埭強:《香港設計叢書②廣告設計》,再版名稱為《平面設計家叢書②廣告設計》)。左圖為 1990 年版,所使用之黑體為傳統筆形;右圖則為 1999 年版,採用了現代筆形字體(蒙納中黑),可藉此比較兩者在字形上的差異。

|1990 年版

|1999 年版(蒙納中黑)

昭源字體所依據的「事實標準」,正是指此一時期筆形或字形設計風格。以下範例展示同一段文字以不同字體排版的效果對照:左邊是 1999 年版原書所用字體,右邊是昭源黑體重排後的版本。

|1999 年版(蒙納中黑)

|昭源黑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