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源宋體是從 Adobe 和 Google
共同開發的思源宋體香港版 (Source Han Serif - Traditional Chinese, Hong Kong)
修改而成,而昭源黑體的上游字體則是思源黑體香港版 (Source Han Sans - Traditional Chinese, Hong Kong)。昭源環方體則是以昭源黑體的基礎修改而成,所選字形跟昭源黑體相同。
思源字體香港版的字形設計依據為中文界面諮詢委員會(中諮會)於 2016 年公布的《香港電腦漢字參考字形》。該文件的總體原則是宋體(印刷體)與楷體(手寫體)字形規律一致,並以楷書寫法為準。此舉雖有助減少印刷體與手寫體之間的差異,但亦帶來兩個問題:(一)部分字形對於香港乃至其他繁體中文使用地區而言不甚常見;(二)某些筆形與結構可能令人感到陌生,從而影響閱讀節奏。
由於思源黑體和宋體所採用的字形標準未能完全滿足個人需要,我於是決定以這兩款字體的香港版本為基礎,檢視並修改選定範圍內的字形,參考大眾日常生活所見的「事實標準」作出調整,目標是製作成一套地區中立(不完全依循台灣或香港標準寫法)、平衡標準字形和印刷體慣用筆形的現代筆形風格黑體和宋體字型。
昭源黑體和宋體本來是為個人使用而製作,但有見目前繁體中文開源字體採用現代筆形者少之又少,遂決定將昭源字體公開發表,希望能為和我有相同需要的人提供一個相宜之選。
關於現代筆形
「現代筆形」一詞是相對於傳統照排印刷時期的「傳統筆形」而言。在「現代筆形」字體出現以前,手寫體與印刷體在部件筆形與字形上往往存在顯著差異。隨着中文電腦排版技術的發展,繁體中文開始出現一批筆形、字形更貼近手寫風格的「現代筆形」字體。在九十年代,以香港作為中文字體研發基地的蒙納 (Monotype) 公司所推出正文字體都轉為採用現代筆形,而台灣華康科技的「儷」字系列字體也是如此。現代筆形的宋、黑字體在九十年代逐漸普及,廣泛應用於報紙、雜誌、漫畫等印刷品中。
下方圖例節錄自同一本書的兩個版本內頁(靳埭強:《香港設計叢書②廣告設計》,再版名稱為《平面設計家叢書②廣告設計》)。左圖為 1990 年版,所使用之黑體為傳統筆形;右圖則為 1999 年版,採用了現代筆形字體(蒙納中黑),可藉此比較兩者在字形上的差異。
|1990 年版

|1999 年版(蒙納中黑)

昭源字體所依據的「事實標準」,正是指此一時期筆形或字形設計風格。以下範例展示同一段文字以不同字體排版的效果對照:左邊是 1999 年版原書所用字體,右邊是昭源黑體重排後的版本。
|1999 年版(蒙納中黑)

|昭源黑體
